向母校报到

扎根泥土,书写脱贫答卷 ——记2009级校友李美文

发布时间:2025-07-21浏览次数:15文章来源:四川轻化工大学60周年校庆


在四川东北部连绵的秦巴山区,村民们总爱提起一位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李书记。他带领万源市两村实现脱贫摘帽,用脚步丈量出一条从历史学子到扶贫先锋的奋进之路。这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年学者,在脱贫攻坚战场淬炼出一名基层干部的赤子情怀。作为我校2009级历史学专业毕业生,李美文没有将学术理想停留在书斋,而是将巴山蜀水的沟壑梯田作为研究现场,用产业发展规划替代了传统论文框架,以民生改善数据书写着最动人的学术答卷。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他,正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的使命担当。

母校时光:筑牢人生基石

2009年秋,李美文踏入四川轻化工学院人文学院。当他在图书馆翻开《川南革命史》,青神县早期共产党员何光辉的事迹让他彻夜难眠。那时的我就在想,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照亮未来的火炬。大学期间,刘丰荣、李飞、黄宗凯等老师的悉心教导,让他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汲取养分;肖承伦、冯超、朱思栋等同学的陪伴,让他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李美文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在社团招新、班团活动组织等工作中,与师兄师姐们密切合作。从他们身上,李美文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提高了自身的办事能力和对自我的认识。那段时光,他确立并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母校厚德达理,励志勤工 的校训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让他明白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在做事中学会为人处事的真谛,从而提升人的能力。

脱贫攻坚:践行使命担当

毕业后,李美文考上选调生,踏上了行政工作的道路。从乡镇到部门,从县级单位到市级单位,他始终坚守初心。2017 年起,他先后在国家级贫困县万源市大沙镇青山村、桂花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启了他的脱贫攻坚征程。

在脱贫一线,李美文不怕苦、不怕累,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时刻记在心头。他强党建,抓组织建设,以三会一课 党员活动日  为抓手强化党建理论武装,发扬红军精神增强凝聚力,建强支部堡垒,培养先锋队,让党员在脱贫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改善村貌,他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社道路 38 公里、连户路 7 公里,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新建住房 100 余套,完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 4 个、土地增减挂钩安置点 3 个,改造危房 200 余间,让村民住上安全房;在沟壑丛林里找水源,筑拦水坝,建集中供水 2 处,铺水管线 2 万米,实现户户用自来水。

在产业发展方面,李美文积极促增收。发展蜜蜂养殖、企业代养黑鸡等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突破,累计收入10 万余元;发展 五小庭院 经济,购买万源黑鸡苗 2300 余只,代销农副产品 10 余万元,增加村民收入;累计种植烟叶、中药材等千余亩,援助化肥 60 余吨,实现增收 2500 元 / 户。他还心系群众困难,解民困、寻救急救难。联系医院开展健康体检,建立重大疾病救助机制,援助资金近 2 万元帮助重病患者;寻爱心企业、申请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圆上学梦;联系残联为贫困户残疾人送温暖,救助 20 余人。同时,他注重树新风,通过 民风直通车、星级户评定、公开亮晒等活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几年下来,李美文和群众打成一片,村子里到处留下他的足迹。因为搞建设晒黑了,群众称他黑娃;服务群众笑脸多,称他 笑和尚;帮弱帮困心地善良,称他 李美女。他用行动实现了 387 人脱贫,两村摘帽,荣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称号。

母校情结:感恩回馈之心

毕业后,李美文始终心系母校。他曾两次回倒母校。2021年,当他带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章回校讲课时,李美文动情地说:母校最值得传承的精神是吃苦耐劳、勤勉拼搏,这种精神让他在工作中不挑三拣四、不拈轻怕重,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对于母校近年来的发展,李美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希望未来能通过更多方式助力学弟学妹成长,比如分享自己的经验,鼓励他们做好职业规划,树立目标理想,让大学成为成长成才的沃土。

李美文的故事,是四川轻化工大学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缩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母校的培育之恩,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书写了精彩的人生篇章。相信在母校精神的感召下,会有更多像李美文一样的优秀校友,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