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夏日,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教授张崇富在实验室忙碌间隙,目光投向窗外的银杏树。25年前,他在四川轻化工大学黄岭校区的图书馆前,也曾这样凝望过春天的枝桠。彼时还是机械专业学生的他不会想到,当年在图书馆啃过的《电磁场与电磁波》,会在他日后攻克光纤通信技术难题时成为思维底色。
机械淬炼:在齿轮与图纸间种下科研初心
1996年秋,年少的张崇富踏入四川轻化工大学(原四川轻化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彼时的黄岭校区,图书馆的木质书架间总挤满求知若渴的身影,教学楼前的报亭栏前常有学生驻足讨论学术竞赛,而居里夫人雕像静默注视着这群年轻人探索的身影。“那是我系统性思维的启蒙之地。”张崇富回忆道。
大学四年间,张崇富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机械专业课程,更在数学建模大赛中锤炼出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得为建模比赛废寝忘食的日子,那种团队协作攻克难题的成就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科研的魅力。”这些宝贵经历成为了他继续深造的人生底气。
跨界者的破茧:从机械图纸到光纤通信
2000年毕业工作1年后,张崇富进入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从机械设计转向光电子领域,他坦言:“机械专业训练赋予我的系统思维,让我在分析光纤通信系统架构时更具全局视角。”这份跨界优势,在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愈发凸显——例如他创新性地将机械工程中可靠性设计与优化理念引入光纤通信抗干扰研究,发表了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广泛的关注与赞赏。 2004年硕士毕业后,张崇富一头扎进宽带接入与光纤通信的科学研究、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职业深海。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863计划等重要项目十余项,参与攻克“XXX大容量、强实时、高可靠”网络传输技术难题,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当团队研发的技术在全国多个权威单位投入使用时,他总会想起大学实验室里那台反复调试的机床:“精密机械的‘毫厘之差’与光纤传输的‘微秒之争’,本质都是对极致的追求。”
师者如光:从黄岭到电子科大的育人传承
2004年以来,张崇富历任电子科技大学讲师、副教授及教授,2018年出任成电中山学院电信学院院长。他将母校“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化作育人实践: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引入校企联合实验室,亲自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及科学研究。
截至目前,张崇富已培养了80余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等优秀人才,其中入选中国通信学会优秀学位论文、国家奖学金、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省优秀毕业研究生、市突出贡献博士后等各类重要奖励30余人次,更多学子走进华为、中电30所等“硬核”单位。他总是深情地说“我希望他们记住,光通信的本质是传递信息,更是传递解决问题的勇气”。
归鸿情深:黄岭的星光永远闪耀
尽管已在国内外学术舞台屡获殊荣——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IEEE高级会员……张崇富始终对母校怀有赤子之心。他得知母校入选“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高校”,他难掩激动:“从机械制造到电子信息,川轻化始终在突破边界,这正是‘652’精神的当代诠释。” 谈及校园记忆,他特意提到教学楼前的报亭栏:“那里曾贴着‘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的报道,让我萌生了投身光通信的理想。”而今,他正带领团队牵头国家重点研发“高功率半导体光放大器和低插损波分解/复用器件”,朝着面向下一代宽带无线系统的射频光子学前沿领域迈进。他说:“就像当年图书馆的灯光,母校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照亮人生方向的星火。”